本文尝试对低空物流分类、低空物流适用场景进行界定,在全面分析国内低空物流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国家、政府、行业等不同角度展望低空物流发展前景,进而在需求端、供给端、运营端、保障端四个层面提出建议。
低空物流分类及适用场景
(一)分类
低空物流是指利用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在低空范围内进行货物运输和配送的新型物流方式。低空物流打破传统物流限制,通过航空器在三维空间内有序穿梭,大幅提升物流运输时效。按照货物运输到达后的交付对象,低空物流可分为支线物流和末端物流,支线物流交付对象为货物中转站和目的站,主要采用固定翼飞机、大型无人机、eVTOL等开展B2B货物运输,飞行距离多在100~1000公里;末端物流交付对象主要为C端客户,使用中小型无人机开展闪送、城市末端配送等业务。
(二)适用场景
低空物流是一种新型物流方式,将成为地面物流运输的有效补充。不可否认,相比地面物流,短期内低空物流运输成本较高,低空物流不能替代所有的地面物流市场。但从目标市场来看,与航空货运类似,低空物流目标货源均是高时效、高附加值货物,且在地面交通不便地区具有市场,因而低空物流可为急难险贵货物提供可行、高效的运输方式。具体来看:
一是从货物类型来看,急件、贵件适合低空物流。医疗物资、生鲜易腐货物、商务快件、外卖等货物对物流运输的时效性要求较高,需要快速送达,部分潜在客户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换取更快的、高可靠性的物流服务,因而低空物流在急件、贵件运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市场。
二是从货物运送目的地来看,山区、海岛、河湖等山河湖海场景以及县域、乡村等地面交通不便的“难”“险”地区,适宜发展低空物流。在山河湖海场景中,一方面岛屿、山区、海洋上的民众等对生活必需品的快速送达具有迫切需求;另一方面跨塬越水等场景的实际距离远远大于直线距离,耗时较长,适合采用可直线送达的低空物流方式。此外,在县域、乡村电商货物配送中,存在需求少、耗时长、配送频次低、成本高等问题,这一场景下,中小型无人机物流运输具有更高应用价值,将在提升末端配送时效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成为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低空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 低空物流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试点示范阶段,通过试点方式验证低空物流组织模式、商业模式等问题。但末端物流和支线物流的发展阶段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末端物流多点常态化推进从低空物流市场来看,国内形成了以深圳为首高速发展、其他城市加速跟进的局面。截至2024年底,国内已有20个省份、26个以上城市试点开通了低空物流航线(见图1),主要运输快递、医疗物资、外卖、检测样本等货物。其中,深圳通过与美团、丰翼科技等企业合作,末端快递和外卖配送等低空物流市场发展最为活跃,依托景点、商圈、公园等载体共计开通低空物流航线207条,2024 全年无人机载货飞行77.6万架次,同比增长27%。整体来说,深圳在末端物流市场发展上一枝独秀。其他诸如上海、苏州、南京、广州、珠海、合肥等城市,主要围绕岛屿、学校、商圈、顺丰分拨中心等地开通末端配送航线,试点低空物流发展模式,抢占低空经济发展先机。此外,多数城市虽然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支持发展低空物流,但尚未推动项目落地。
图1:各省份累计开通的低空物流航线统计(截至2024年底)
从运营主体看,末端物流运营企业多采用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方式。目前,顺丰、美团、京东、迅蚁、邮政、中通、菜鸟、圆通等物流企业是末端配送的龙头企业(见表1)。其中,美团、顺丰、京东、迅蚁、菜鸟等企业采用设计、制造、运营一体化发展路线,业务范围涵盖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等多个环节;邮政、中通、圆通等物流企业则是通过购买无人机的形式开展运营。另外,部分制造企业在无人机制造基础上,成立专业化的运营公司推动场景拓展和运行,例如航天时代飞鹏公司成立江苏白金航线航空有限公司,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表1:无人机运营主体及执飞机型统计
(二)支线物流处于试运行阶段由于机型限制等原因,国内支线物流发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为抢占发展先机,多地地方政府与低空货运企业合作开通低空物流航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已试运行14条支线物流航线,另有多次载荷无人机飞行试验(见表2)。
表2:支线物流无人机发展现状
一是以固定翼通航飞机为主开展商业化试运行。为响应低空经济发展号召,顺丰公司采用塞斯纳208B、大棕熊Kodiak100等固定翼飞机试点运行低空支线物流,运输瓜果蔬菜、快递等鲜活易腐季节性货物及时效性货物,验证支线物流的可行性。此外,天域通航以新疆为主阵地采用HY100大型无人机为主探索“干线+支线”物流运输模式。尽管企业都在不断尝试和创新,但由于成本鸿沟短期内无法弥补,多数航线首航后并未开展常态化运行,或航班频次仅每周1~2班且具有季节性。
二是以中大型无人机为主开展载货飞行验证。目前,中大型无人机多处于试飞及适航认证阶段,例如航天时代飞鹏FP98、FP-981C、翼龙-2、AT200、峰飞凯瑞鸥等各类中大型无人机搭载货物主要为开展各类试飞验证,为适航取证提供支撑。例如,航天时代飞鹏与文昌国际航天城合作在海口甲子—珠海莲洲机场之间,搭载0.46吨虾苗实现琼粤无人机公共货运物流跨海首飞仪式,主要验证机上北斗设备性能。
低空物流发展前景
(一)国家有要求:大力发展无人机物流等新兴物流模式
近年来,无人机物流在国家物流体系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国家多项政策均有提及。2022年民航局印发《“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探索构建通用航空物流网络,扩大交通不便地区无人机干—支—通配送网络,提升区域快捷配送、即时服务。2024年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鼓励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及未端配送应用示范,推动大型无人机支线物流连线组网。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鼓励发展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推广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无人仓以及无人装卸等技术装备。从政策的密集出台可以看出,低空物流是未来国家大力倡导和发展的方向,也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有力抓手,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二)政府有支持: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推动项目落地
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内已有100多个城市发布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行动计划、若干扶持政策等,旨在引导低空经济重点项目落地。其中,应用场景打造是低空经济落地见效的一大抓手,低空物流被认为是最有商业化前景的低空经济场景,在各地政策中均有提及,且处于比较重要位置,部分地区对低空物流无人机按照飞行架次给予补贴,补贴比例,甚至达到运行成本的30%左右。此外,一些省份将低空物流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抓手发布低空物流发展专项政策,例如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编制了《低空物流试点工作方案》,内蒙古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物流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等。在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急难险贵、县域、乡村等低空物流市场有望加速推进,带动低空物流实现规模化发展。
(三)行业有突破:低成本无人机加速研制,商业模式有望实现闭环
从成本对比来看,若采用现有的有人机开展支线物流运输,其成本是地面运输成本的数倍,市场接受度较差,因而有人机支线物流发展模式存活较为困难。如果换做无人机运输,以铁门关到阿拉尔为例,采用大型无人机运输,成本相比有人机支线物流降低30%左右。由此可见,采用无人机开展货物运输将是未来低空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联合飞机镧影 R6000、白鲸航线W5000 、壹通大型无人运输机TP1000、亿航智能VT-30等多款无人机正在加快研制,航天时代飞鹏FP-98“狮子座”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商业交付并取得TC证、PC证的大型无人运输机,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替代有人机,成为支线物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而,低空物流有望加速实现商业模式闭环,成为万亿蓝海。
低空物流发展建议
(一)挖潜和征集低空物流潜在场景
根据低空物流特点,建议各省市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禀赋和百姓生活痛点,深入开展调研或公开征集。一方面了解和挖潜适合开展末端物流配送的具体场景,如海岛场景、跨湖场景、山地场景、商圈学校配送场景、医疗物资运输场景、县域乡村配送场景等具体的点位,直击需求本身痛点;另一方面了解本地瓜果蔬菜、生鲜水产品的外运需求、外运品类、外运流向以及外运痛点,为开通支线物流航线提供决策支持。
(二)加速推进中大型无人机适航认证
为解决有人机运输成本高、商业模式无法闭环问题,建议无人机制造商和民航局双向努力,共同推动中大型无人机适航取证。一是从顶层设计层面持续强化和构建无人机适航认证体系,完善适航认证流程。二是加强适航审定人才培养和无人机适航审定机构及符合性审查基地建设,提高适航审定能力,解决适航审定需求与适航审定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提高适航审定效率。三是出台补贴政策,激励无人机制造企业加大无人机研发制造力度,加快试飞验证和推进适航认证进程,为低空物流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从源头上解决低空物流短期内无法推进商业化的深层次矛盾。
(三)探索多种类型物流联运发展模式
一是探索“干支末”联运发展模式。干线航空物流是航空运输网络的核心骨干,承担着连通世界的桥梁,是血液循环的“大动脉”。支线航空物流是干线航空物流的延伸与补充,主要连通欠发达及地面交通不便地区。末端物流主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是服务到家的关键一步。“干支末”全联通是提高货运物流时效的最佳手段,建议物流企业积极探索“干支末”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在货物组织方式、分拨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通航空运输各个环节,实现联运发展。二是探索“无人机+无人车”的全空间无人机体系联运模式。无人车已经在部分分拨中心投入使用,建议物流企业依托分拨中心建立垂直起降设施,发展“支线物流+无人车末端配送”模式,实现智能化调度和运输,提高运输时效。
(四)破解低空物流发展关键难题
低空空域、低空基础设施是影响低空物流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也是目前开展低空物流配送的障碍,因而要在破解关键掣肘要素上下足功夫、下真功夫。一是大力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一方面,在国家空域基础分类划设基础上,为连通非管制空域积极划设无人机空域管道、低空航线,方便物流无人机高效、常态化运输,避免因空域限制导致末端配送时断时续,形成低空物流常态化的消费习惯和用户心智;另一方面,建立空域使用协调机制,整合多企业低空空域使用需求,分时段分高度层安排配送,解脱空域使用冲突。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导监设施和起降设施是低空物流发展的必备设施,一方面,建议与低空航线相适应,配备5G-A、低空雷达、ADS-B、远程识别等多种通导监设施,确保飞行器能够“看得见、叫得到”;另一方面,建议推进无人机公共起降场地、垂直起降场地、无人机自动起降平台系统建设,筑牢低空起降基础网。(作者:郑文娟)
上一篇:低空经济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应用场景